明天過後 :: 你在會哪裡?

the-day-after-tomorrow-poster昨天下午看了這部場景浩大的電影,據說台灣觀眾最喜歡這種大場面或史詩類的電影,所以本片票房在台灣賣的嚇嚇叫,但在美國只算差強人意而已。

劇情描述由於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丕變,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態浩劫,大自然反撲的力量在片中借由電腦特效表現的淋漓盡緻。影片清晰地指出環保的重要性,以及政府決策的偏差導致更為嚴重的人為疏失。

主軸劇情非常單純,由丹尼斯奎德演的古地質氣象學家預言了地球即將面臨二次冰河期的危機,但這樣的預言卻被某些政府官員視為無稽之談。就像現世報一樣,這些傲慢的官員睡了一覺醒來才發現世界都變了(告訴我們不能太鐵齒?!)於是錯誤的決策延遲了救援的時間,可憐的美國人拼命越過美墨邊境到墨西哥避難,這是片中最諷刺的場景,墨西哥政府甚至還一度關閉邊境(這也是一種人為報復),大美國主義在此顏面盡失,看得出來導演羅倫艾默里奇意圖洗刷從ID4星際終結者以來,所摒持的大美國精神,甚至借由片中副總統的角色嘲諷小布希,在片尾副總統雖然變成好人,在電視機前跟全國承認他的錯誤,台階下得好,但也再度刺傷小布希(高招!)

另外一個劇情核心則是丹尼斯奎德所飾演的霍爾博士為了營救在紐約的兒子(傑克葛倫霍飾),而不顧天氣的惡劣踏上漫長的旅程,甚至犧牲了夥伴的性命才到達,雖然父子情深的畫面讓人動容,但是整部大器的影片中,卻顯得小兒科,以此片的題材,科學家父親應該留在實驗室,想辦法如何拯救人類,就像片中駐守氣象站的老科學家(伊恩荷姆,「魔戒」中的哈比人比爾博)說的:「能救多少算多少!」,但霍爾博士心中只想救他的兒子,相較於他的兒子山姆在圖書館指揮其他人如何取暖,反而比起老爸來的博愛,來得有實踐力,結果回想霍爾博士在前往紐約途中的過中,卻彷如「超越巔峰」的克里斯歐唐納一樣,主角一定毫髮無傷,也不會死,這是此類災難影片的盲點。

此片上映後,對於影片的內容褒貶不一,但依然造成了一股流行的話題。看完此片後,對於結局天氣突然放晴,一切歸於平靜的處理手法,實在不解,因為片中沒有提出任何解釋來讓觀眾了解,為什麼極度惡劣的天氣能夠在一夕之間變好,除了體現大自然的力量外,莫非也是神蹟的體現?(那要問問受難記的梅爾吉勃遜了)還是中國古老思想「物極必反」、「禍福相倚」的印證?

片末結束時,科學家父子在直升機上看著紐約的高樓大廈,看著那些逐漸出現在樓頂的倖存人們,這個鏡頭讓我很感動,除了感嘆人類生存的力量之外,更有種「絕處逢生」的感動,對於現在處於低潮的我來說,不啻是一種向上的力量。

風雨過後,我會看見希望的陽光,那你呢?

哈利波特3 :: 阿茲卡班的逃犯

哈利波特3海報哈利波特系特電影終於換導演了,早在第二集消失的密室推出時,我就覺得再不換導演的話,會被克里斯哥倫布把哈利波特給毀了。不知道是哥倫布自己發覺使不上力,還是電影公司終於覺醒,第三集阿茲卡班的逃犯終於把導演棒交給墨裔的艾方索柯朗,對於這位導演的作品,我並不熟悉,只是據說他在「你他媽的也是」這部片中,把青少年的憤怒處理的很好,所以尚未看到第三集成品,我就滿心充滿了期待,期望新導演可以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部奇幻小說。

果不期然,在電影發出的劇照和海報中,我們看到三位主角都換上了便服,形同對於霍格華茲的解構,甚至連跩哥都不再把金髮抹油往後梳,這就像學校開放穿便服上學一樣,將每個主角人物的性格立體化,而且也更貼近日常的生活,容易讓觀影的人有認同感,這是我對影片的第一個好印象。

在預告片中,宛如唱詩班的學生唱著帶點神祕及緊張氣氛的歌謠體,使得預告片就很能引人入勝,John Williams這次大量採用類似中古世紀唱遊詩人的風格,哀怨中帶著感傷,神袐的氛圍讓人彷如嗅到如「魔戒」中土世界的芬芳,這是我一直希望哈利波特給我的感覺,而不是如同兒童鬧劇般膚淺(前二集即有這種傾向)。

這次整個故事的敘述非常流暢,一反前二集的流水帳式故事,艾方索把原著厚重如甎的冗長的故事加以精簡濃縮,卻又不失原著情節和精神,實在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改編,導演講故事的功力可以展現在幾個過場鏡頭中,渾拼柳變成交待四季的題材,甚至還有令人會心一笑的小動作,整體的流暢感,不會讓故事有突然中斷的感覺,長距離的鏡頭推移,和蘇格蘭的壯麗開闊的天與地,讓哈利波特3散發著史詩味。

以往較為輕忽的情感層面,這次也有很好的發揮,哈利和路平及天狼星的父親與孩子的形象,都令人十分動容,尤其是路平教授和哈利波特在橋上一席對於往日的對話,一度讓我懷疑我是否在看哈利波特,因為這樣的深度從未出現在哈片系列電影中,不管是飾演路平教授的大衛休里斯,還是天狼星的蓋瑞歐德曼,甚至是三個小主角,這次都表現出不同以往的生命力,和真情的表現,飾演哈利的丹尼爾雷克里夫在受訪時也表示,這是他演過情緒變化最大的哈利波特,是的,由於導演的調教,我們看到哈利波特、榮恩、妙麗都活了起來,有著鮮明的人物性格。

鄧不利多這次改由麥克甘邦來飾演,從外形上看不出跟前任有很大差別,甚至覺得更像甘道夫的感覺,而他對於鄧不利多的詮譯也讓鄧不利多年輕了一些,講話的力道多了些,甚至在做一些俏皮的動作時,更能夠讓人會心一笑。

這次特效的處理也非常完美,尤其是鷹馬巴嘴,生動的讓我覺得就是有這麼活生生的動物存在,不管是飛翔的羽毛振動,還是近距離的表情和細緻的動作,都讓我讚嘆不已,幾個飛翔的鏡頭更是讓人有翱翔天際的快感,而風景的美麗也是整部影片的功臣之一。唯一的缺點是在海格身上,為了展現海格龐大的身材,所以做了點放大的特效,但顯然這個特效有破碇,讓海格和背景人物有些分離的感覺,這點「魔戒」在處理甘道夫和哈比人的身材比例時就做得相當好。

第三集的新登場人物有路平教授,他蓄著一撇小鬍子,看起來就像美國五○年代的明星一樣,有一幕他上幻形怪的課時,導演深具巧思的安排他一邊上課一邊播放著爵士樂,這樣的樂曲對照著幻形怪千變萬化的滑稽,和路平教授的五○年代風格,真讓人鼓掌叫好,Bravo!

看完這一集後,我非常期待艾方索柯朗可以再導一集哈利波利,實在太睛彩,把整部片的層次都提升了不少,但相對的,也許某些片段對兒童來說,可能太沉重了。目前的進度看到,艾方索不可能導第四集火盔的考驗,第四集已經開拍,並且由「你是我今生的新娘」的導演麥克紐威爾來接手,這一集有比較多關於哈利感情的事,也許由他來執導,可以拍出愛情片的感覺,但我還是希望艾方索可以接手第五集鳳凰會的密令,因為這集也是同樣黑暗,而且也更需要能夠大刀闊斧改編的導演。

怒海爭鋒-極地征伐

怒海爭鋒海報下午看了這部片,但老實說,這部片拍的不好。

大概有二分之一的時間都讓我覺得坐不住,因為電影本身並沒有像片名一樣那麼霸氣,那麼有革命性的感覺,也許是片商給的名言過其實了。大部份的劇情就讓人覺得沉悶,航海的鏡頭也沒有拍出動感,大量的近距離鏡頭,想要拍出船的速度感,但是卻落得像拍恐怖片一樣,讓人以為會發生什麼令人驚奇的事,但是反而讓人期待落空。

在戰爭場面的處理上也沒有拍好,快速的鏡頭和模糊的主角人物,讓人會搞不清楚是誰在打誰,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也使得掌舵的導演功力有些搖搖欲墜,不但影片中的船長快要管不住他的船員,連導演也是,影片主題的偏移,就正如那些水手一樣。

既然故事說的不吸引人,導演又把部份焦點放在船長和醫生的友誼和長官部屬的觀念角力上,但兩者間的協調,似乎也只是「依現實而決定」,並無法顯示出兩人情誼之深,比起這樣的敘事結構,片中較為討喜的反而是兩人琴瑟合鳴的畫面和音樂,反而比較能夠突顯兩人之間不可或缺的緊密性,尤其有一幕,當醫生受傷後,羅素克洛所飾演的船長看著孤伶伶的大提琴,頗有孤掌難鳴之感,我的情緒被抽動了一下。

導演似乎很喜歡把鏡頭放在病人的臉部表情,有幾個手術鏡頭,都讓人覺得不忍睟睹,但是這樣醫療過程的描寫方式,卻又浪費太多篇幅,比起其他戰爭片在這方面的處理,顯得多餘,驚訝觀眾後又顯示不出戰爭的殘酷。

羅素克洛在本片中,充份表現出船長的氣勢和威嚴,為了拍片而刻意增胖的身材也是功臣之一,讓他看起來塊頭很大,很有領導的架勢,但是過於肥胖的身軀,似乎也使他的行動較不敏捷,臉部表情少了很多,這是較為可惜之處。

個人認為片中表現較好的演員,就是飾演醫生的保羅貝特尼和那個小童星(不知其名),尤其是保羅貝特尼沉穩的表現,已經壓過羅素克洛的風采,是全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而小童星在手術那段的臉部表情也是超齡的演出,表現出驚恐和痛楚的樣子,對一個小孩子來說,真的很不簡單,而接下來在片中時而稚氣、時而成熟善解人意的表現,都對整部缺乏情感的電影加分不少。整部片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男性演員,唯一出現的女性角色是沒有對白的印第安美女,坐在小船上,拿著如歐洲美女的小洋傘,巧笑倩兮的對著羅素克洛微笑。

整個來說,這部片的拍攝有些浪費了錢,既沒有達到商業片的緊湊和特效的賣點,也沒有藝術片的細膩成就,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