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花」-曾淑勤演唱
我知道半夜的星星會唱歌
想家的夜晚它就這樣和我一唱一和
我知道午後的清風會唱歌
童年的蟬聲它總是跟風一唱一和
當手中握住繁華 心情卻變得荒蕪
才發現世上一切都會變卦
當青春剩下日記 烏絲就要變成白髮
不變的只有那首歌 在心中來回的唱
昨晚不知怎麼著,心裡一直浮現這首歌的旋律,想著想著就開始哼唱了起來。
「魯冰花」這部感動無數人心的電影,是少數令我印象深刻的國片之一,最近將有重拍電影及電視劇的計畫,不曉得新時代的詮釋,是否仍能如同以往的深入人心?
片中的郭雲天老師對於古阿明繪畫天份的支持與鼓勵,對於我現在的教學觀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皆有其獨特的長處,有的孩子頭腦好,教給他的東西,一點就通;有的孩子反應慢,可是給他足夠的時間,他會很負責任的完成你交待給他的任務,可是有多少老師肯來善待這些學生?除了教師、學校的態度會影響教學之外,家長的配合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雖然「魯冰花」片中的時代背景與今日不同,但整個台灣社會對於教育的價值理念仍然沒有多大的進步,父母仍然只重視有關智育的升學科目,小孩對於諸多事物的探索興趣,常常在尚未萌芽之際,就因為缺少支持的資源而枯萎了。
老師關注的眼神也常常只在那些長得白淨可愛的孩子身上,另外那些渾身髒兮兮,其實更需要老師關心的孩子,則悄悄的被忽略了。
參加校內外各種比賽的學生,永遠是那幾個資優學生,因為他們肩負著學校的榮譽,更是學校認為可以「安穩」的拿下獎項的人,可是其實有些小孩也很想參加這些演講、朗讀或是畫畫比賽,或許他們更有天份,只是「老師」或「學校」認為他們不行,漸漸的他們就認為自己真的不行,對這些原本感興趣的事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自信。
我們不是常教學生「志在參加,不在得獎」嗎?可是我們常做的,卻是「志在得獎,不在參加」。
可不可以給那些願意嘗試的孩子多點機會呢?而不是總是那幾個負責比賽的學生上場。
可不可以在學生比賽結果不如意時,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呢?而不是指責他們哪裡沒做好。
每個孩子在我們的心中應該都是第一名的啊!他可以是功課第一名,可以是掃地負責任第一名,可以是賽跑第一名,更可以是關燈省電第一名。
發掘及肯定孩子的價值可以帶給他自信,總是看著他的好,別老是掛記著他的惡,孩子會在鼓勵中獲得自信,在肯定中成長的孩子,也會用他肯定的眼神看著這世界。
@相逢何必曾相識,感謝分享!
看「魯冰花」不只要看到「教育問題」,更應該看到「政治」對「教育」的污染。鍾老用很委婉的方式控訴了國民黨勢力對校園的控制,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對於「美學」的觀點或者對於「教育」的看法,原本都是可以討論的課題,但當「政治」侵入「校園」時,「老師」跟「校長」也都在選邊站時;也都在參與「選舉活動」時(更難想像的事:大家都不覺得有問題–除了委屈而有求的郭老師之外–但他的有求是為了古阿明的爸爸),「校園」的所有「議題」都成為「不可辯論」的問題。因為,政治凌駕了一切…。這位老師,你注意到了嗎?你身邊現在還有多麼嚴重的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