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用低沈磁性的嗓音,襯著有如電影配樂的音樂,舞台的主景在幽暗光線下漸漸的顯露出來,背景是一整片的星光,斜坡式的廻廊上有個女性的背影以極緩慢的步伐往坡道高處移動 ((本來以為是茱麗葉,後來才知道那是死神)),文學的詩意性充滿了整個舞台,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開場。
這齣戲打破了很多我對舞台的舊有思維,例如舞台上同時表演的演員不能太多,可是本劇卻經常讓主角、配角、舞者充滿了整個舞台,剛開始我不太能適應,覺得焦點很混亂,不知道該看哪裡,可是後來我了解這應該是導演希望把焦點聚集在歌曲本身,讓觀眾耳朵聽著動人旋律,眼睛可自由選擇舞台的每一個角落去解讀,悟出了這個道理之後,接下來每一首歌曲我都很享受舞台上每一位演員的表現,目不暇給就怕露掉了他們的精彩表演。
為了描述兩大家族的仇恨,首先是服裝設計很聰明的用藍紅兩色為基調來設計雙方的服裝,因此一眼望去,就知道誰是哪個家族的,即使是眾多的舞者也可以輕易的分辨,其次是舞蹈編排,當演唱「恨」這首歌的時候,藍紅雙方的舞者用一種看似肢體衝突的舞步互相衝撞、碰倒,在舞台下可以確實的感受到那種仇視的敵意,可是他們的肢體動作卻又是那麼協調、富有美感。
佈景是由前面提到過的斜坡式的迴廊、三座圓柱狀的塔樓和一座可移動的樓梯所組成,光看到那種氣勢就讓我陶醉不已了,不過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場地受限的緣故,除了斜坡迴廊是固定不動的之外,三座塔樓和樓梯,不管是移動或是旋轉,都是由人工來推動,而不是電動的,大部份換景的時候,燈光也都是開的,然後有人會跑出來推佈景,有時候甚至是演員或舞者自己推,有一幕在推的時候還不小心卡到羅密歐的長大衣,羅密歐還要往後把佈景推一下,但表演的很自然,所以看不太出來是不小心出搥的。
特別要提的是中間的塔樓第三層是茱麗葉的閨房,第二層是個陽台,尤其是這個陽台,當羅密歐與茱麗葉唱著「陽台」這首歌的時候,實在很像張學友在「雪狼湖」中和許慧欣演的小雪唱著「流星下的願」,不過這應該沒什麼抄襲的問題,只是個巧合吧!但我還是忍不住覺得就算這個陽台上站著張學友和許慧欣,感覺也不會差太多。
這一場的男主角是達米安(Damien Sargue)本尊親自上陣,他的歌喉好的沒有話說,聽起來跟CD沒兩樣,平穩磁性有感情,人又長得帥,難怪今天座上嘉賓多了好多看似追星族的少女們,還好他不只是賣那張臉而已,他也用歌聲和演技證明了他的實力,不過演茱麗葉的喬伊(Joy Esther)聲音有點狀況,聽起來有些沙啞,高音的部份唱不太上去,真假音轉換像是快斷氣了一樣,真怕她唱破音,所以也許接下來幾場可能會由備用演員上陣演出了吧!
跟大部份音樂劇一樣,主要演員大都有屬於自己的獨唱曲,本劇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值得一提的歌唱表現是演班福樂的Cyril Niccolai和演奶媽的Ida Gordon,這兩個人的聲線我都很喜歡,特別是奶媽,唱得比主角茱麗葉還好,所以謝幕時她也得到最多的掌聲。而Cyril Niccola其實對台灣觀眾也不陌生,他之前來過台灣演出「鐘樓怪人」裡的詩人格林果一角,他的角色份量僅次於羅密歐而貫穿全場,連最後介紹演員的謝幕,也都是由他來介紹的,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他的表現比達米安還盡力,因為達米安雖然表演精準,但會讓我覺得他對此劇的演出,已經熟悉到猶如早晨起床會自動走到浴室刷牙一樣,雖然正確無誤卻少了對動作的知覺。
劇中還有一個特別的安排,有個死神的角色,從頭到尾都沒有說話,穿著像貞子似的衣服,在每個即將死亡的角色旁跳著死亡的舞蹈,有時還站在上方,像操縱傀儡一樣控制下方的人物,現實和虛幻交錯著,我很喜歡這個安排,既像死神又像命運女神,她唯一和現實交錯的動作,是最後告知羅密歐茱麗葉假死的信,在她手中被撕毀,這個動作可以簡化信件誤送的情節交待,將一切歸之於命運,在這個橋段的表演中,送信的黑衣人做出月球漫步的慢動作,也引起現場觀眾一些笑聲。
最後的謝幕一樣多唱了兩首安可曲,先唱「Aimer」,觀眾大部份都還能維持禮貌坐在位子跟著輕輕吟唱,但第二首「Les Rois du Monde」世界之王的前奏「登登登」一出來,不要說觀眾瘋了,我都瘋了,台上演員揮手要觀眾向前去,一堆人跑到台前照相,我雖然沒有跑向前,還是把相機拿起來拍了幾張模糊的照片(sorry,因為現場實在太美了),台上的演員應該很享受那種被眾人受戴的成就感。
上次看「週末夜狂熱」的失落感,總算在「羅密歐與茱麗葉」裡得到滿足,而且在節目冊和中場休息的廣播中得知另外一齣大戲「小王子」即將在八月來台,一時間有種「哎唷!好多的音樂劇喔!看都看不完!」,話雖如此,若時間上允許的話,我還是會去看的,八月份除了「媽媽咪呀」還有「小王子」,真是幸福呀!法國四大音樂劇,我已經看了「鐘樓怪人」和「羅密歐與茱麗葉」,就剩下「小王子」和「太陽王」了。
最後,再送上「Aimer」這首歌的MV,片中長髮的男主唱就是達米安,女主唱應該是當年原版的女主角,並非這次來台演茱麗葉的Joy Esther。
@小琦,我查了一下,雪狼湖粵語版的首演是1997年3月,所以遠比羅茱來得早,而國語版是2005年才來到台北演出。
哈~我看第一場的時候也是有點害羞,只坐在座位上HIGH而已,看第二場的時候還沒謝幕完就直接往前衝了~呵呵~人生難得瘋狂這麼一次嘛…
喔~我不知道雪狼湖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我只知道羅茱是2000年選角,02還是01年首演的…
@小琦,原來不只是我覺得那個Joy一點也不joy呀……但羅茱的音樂真的很好聽,那時候我一個人去看的,所以最後全場起立發瘋的時候,我就有點不好意思了。
雪狼湖確實有很多影子在裡面,可是大致上來說,算是成功的,至少比起阿妹的卡門,光聽歌曲就贏了!
我想雪狼湖裡的樓台會應該不是仿造羅茱一劇的,因為羅茱原來的佈景跟來台演出的佈景不同,而且雪狼湖的時間(粵語版)應該還早於羅茱,所以只能說這種談情說愛的場面,應該都是來自於莎劇的羅茱吧!
啊對~補充一點~
你說對了,其實很多人批評雪狼湖的其中一個點就是有嚴重的抄襲嫌疑…
湖中泛舟那段明顯從《歌劇魅影》來,樓台會是仿造《羅茱》,監獄那段弄得跟《悲慘世界》很像…
在雪狼湖中可看到不少場景的構思是從名劇來的,不是不可以參考,不過抄得這麼明顯未免有點過分…><
這部劇真的太容易讓人瘋狂了…
我瘋到4/6看完忍不住又去買了4/10的看~
回來後發瘋似的在網誌寫了七篇評論+心得~~~@@
哈~瘋狂是值得的~~~
4/6的茱麗葉—Joy讓我鬱悶不已,還一直安慰自己說可能是達米安太帥了,才讓茱麗葉淪為花瓶…
結果4/10看完Stephanie的茱麗葉~得了~終於知道問題不在於達米安太帥,而是Joy太遜了…
說實話~後來查了一下YOUTUBE上她在韓國和台灣演出的各場狀況,發覺除了DEMO帶裡還可以聽之外,其他不是快破音就是已經破音,要不就是降調合音…
反倒是替補的Stephanie,無論歌聲和演技都是我看過的三個茱麗葉中最棒的一個!超完美啊!!!
這次亞洲巡迴版的表現真是可圈可點啊!!
尤其是原版鐵豹—Tom Ross的回鍋讓整個劇組增色不少~
另外也要歸功於作曲+製作人傑哈的用心,從韓國到台灣,每場必到,我看的兩場演出都看到他坐在第一排很認真的作筆記。
他的用心讓這次在台灣演出的版本不但比2001的首演版優秀不少,連佈景和舞蹈都比前一個月在韓國的演出精采!!!
有趣的還是他這次居然捨日本和中國大陸,選擇韓國和台灣巡演~真是愛台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