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 小王子 :: 讓我失望了

小王子音樂劇近幾年上台北去看音樂劇,我都挑星期六下午場的,為了只是可以上午出發,晚上回家,省去住宿的費用,要不然我還是比較喜歡晚上去看戲,感覺情緒和精神上比較容易投入表演中。看下午場的表演,最大的缺點,並不在於表演本身,而是午後總是容易昏昏欲睡,若是剛好遇上較為沈悶的劇情,就很容易在半夢半醒之間游移。

「小王子」就是如此。

原本我就好奇「小王子」改編為音樂劇的效果,因為這本名著裡充滿了各種哲學性的思考和對話,如果只靠對話和歌唱,實在很難表現出其中的真義,而且容易使劇情充滿矛盾,不過我不是研究「小王子」的專家,因此對於這部份的哲學論述和表演手法,在此就不加詳述。

先談談幾個比較個人主觀的欣賞角度,在這齣法國音樂劇「小王子」中,服裝依然是強項,一如之前的「鐘樓怪人」和「羅密歐與茱麗葉」,服裝設計和配色的舞台效果都很突出,而「小王子」的服裝除了忠於原著手繪圖的設計外,在服裝的細部花紋和樣式上,也帶有濃濃的法式風情-古典加摩登,一如巴黎的古典建築羅浮宮加上摩登透明的金字塔入口。

先前在媒體上一再成為宣傳重點的舞台機關和特效,個人倒覺得沒有想像中來得有創意,變化也沒有令人驚喜之處。背景大部份都是投影出來的,投影效果非常清晰明亮,但這是投影機的好壞問題,先前看過同樣以投影效果做背景處理的「世紀回眸‧宋美齡」(大風劇團),或許有機會再度上演時,若有足夠經費,可以借鏡採用同樣的設備。

原本以為開場會像「西貢小姐」一樣從天而降一台直升機 ((曾有媒體宣稱效果比起「西貢小姐」有過之而無不及。)),結果只模糊投影了幾個飛機墜落的影像後,舞台上出現了被畫成立體狀的平面飛機畫板,還挺讓花了這麼多錢的我有些失望。

小王子離開自己的星球之時,舞台上所出現的近似魔術的消失術,卻因為演員就站在星球佈景的邊緣,明眼人都可以清楚的知道,當小王子的披風被鋼絲拉起來的時候 ((很像以前港式鬼片中女鬼忽然加速飛走的感覺。)),演員肯定是直接躲到星球佈景的後面,這樣的安排讓人魔幻感全失,這是錯誤示範的魔術表演。

幾個用鋼索拉著,上面載著「愛慕虛榮者」、「國王」、「酒鬼」、「生意人」…等的星球狀道具,大雖大,但出現的驚喜感也不如在鐘樓怪人中可以忽高忽低的鋼架和大鐘,而且那幾個場景的燈光設計不佳,變化甚少,只見小王子騎著腳踏車狀的紙鶴飛行船在那邊繞呀繞的,我彷彿記得我就是從那幾段對話和歌曲中開始覺得昏昏欲睡的。

還有機器玫瑰花的設計也很死板,高高低低的遙控操作,讓玫瑰花很沒生命力,幸好由人所扮演的玫瑰花扳回一城,而且會讓人感覺到這朵花的做作(原著即是如此)。

最後一幕小王子被蛇咬了之後消失的特效,其實也只是燈光從前面和後面分別打燈的紗幕效果,也並非如宣傳所言「令人百思不解」,這比起N年前設計的「歌劇魅影」中克莉絲汀穿越鏡子的特效,相較之下,就顯得不那麼特別了。

再來說說音樂部份,作曲者是「鐘樓怪人」的理查‧科香堤,但這次在音樂的調性上變化甚少,因此第一次聽的人可能會覺得從頭到尾的曲調變化不大,樂器配置相同的像是喃喃自語式的香頌不斷重覆播放,容易造成聽覺上的疲倦,悅耳的程度不如他之前的作品「鐘樓怪人」,更不用說造成極大流行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樂評人符立中在節目單中的文章 ((從「小王子」看法式音樂劇的旅程))指出作曲者科香堤在「鐘樓怪人」中「暴露出血肉稍嫌不足的缺點……「小王子」的寓言性質,讓他情境取向的創作風格產生『珠聯璧合』的效果」,但個人私自以為科香堤在「小王子」中在音樂上的血肉更是明顯的不足,相較之下,反倒「鐘樓怪人」中一曲「Vivre」有了畫龍點睛之效。

演員部份,我看的這場的飛行員/聖修伯里並非由羅倫‧班(Laurent Ban)來飾演,看節目單中的介紹,應該是由克里斯多夫‧賽里歐(Christophe Cerino)飾演,他的聲音混厚,聲線清晰,幾個耍寶逗趣的場面也都演得很好,只差他的光頭跟聖修伯里有些差距,不過這不是評價一個演員的重點。小王子的角色在首演中是由一個小男生來演的,但這次亞洲巡迴版中,卻由女生來挑起這個重擔,雖然如此,整場戲看下來,卻不會覺得突兀,反而更佩服演員詮釋童真的演技,我最喜歡的就是小王子發出的笑聲,笑聲裡的純真讓人神往。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兩個動物角色「蛇」和「狐狸」,飾演「蛇」的是甄選出來的台灣演員 ((有四個人,我無法確定是哪個上場演出。)),肢體動作靈活,全身穿著黑衣,在側邊身體上黏著一條黃白相間的蛇偶,用身體來演示蛇的律動,相當傳神。而狐理那段戲,原本在原著中就是我最喜歡的段落,所以對於「狐狸」的表現更是特別吸引我的注意,「狐狸」一角大致上是以擬人化演法,並沒有刻意去模仿動物的動作或聲音,因此看這段的時候,會有種「小紅帽遇到大野狼」的感覺,不過整體上,我很滿意這段的狐狸演出。

最後,來個總評語好了,簡單來說,我喜愛原著「小王子」,但音樂劇「小王子」讓我失望了。

延伸閱讀:
1. 音樂劇「小王子」中文官網

在〈[音樂劇] 小王子 :: 讓我失望了〉中有 21 則留言

  1. 哈囉~~您好:
    我是靜宜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的學生,因為自己喜歡逛旅遊部落格,所以希望能接觸有關旅遊部落格的相關議題來做研究。這是一份研究『搜尋旅遊部落格(Blog)資訊的經驗』的學術問卷,希望可以煩請您幫忙填選。
    以下是問卷的網址,您的協助對於本研究的完成相當重要!
    敬祝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http://www.my3q.com/home2/191/weinaaie/38899.phtml
    謝謝您的幫忙唷!!

  2. @小琦,看了幾齣楊忠衡編劇的戲,雖然整體架構有些國外音樂劇的影子,不過算是很古典派的音樂劇(你我都喜歡的那一種啦),寫曲的冉天豪也創作能力也很驚人,若要跟科香堤來比的話,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近看的「四月望雨」就很棒,明年六月會有台中場,你可以注意一下時間,不會讓你失望的。

    國內要是有音樂劇系,我也想去唸(但恐怕會被踢出來,歌聲太差XD)

  3. 啊~原來是楊忠衡編的劇啊~
    那有機會真要看看了!!
    從他的評論來看,他對音樂劇的認識很全面而且立場很中立,並不特別偏袒英國或美國音樂劇,而且很多見解和評析都很精闢,從他的文章裡學到很多~邱瑗就相當以美國為正宗,而且她自成一套的分類立論滿奇怪的…現在所出的音樂劇相關書籍也過於淺顯,感覺上其實沒有在這塊領域下太多功夫~

    PS.我媽常說我唸大學是主修音樂劇,輔修國文,專業領域當通識…反省中…><

  4. @小琦,學醫的呀,那更要站起來致敬了,醫生是救人的,所以一定要有佛心來的嘛~~

    說到楊忠衡,這兩年看的台灣音樂劇(大風劇團)可都是他編劇的呢,雖然都還是有點小小缺失,可是每齣劇都在進步,建議你有空可以看看,反正票價比起舶來品便宜許多,而且品質會讓你出乎意料之外。

  5. 啊~真的過獎了~沒什麼的~只是一些自己的想法再融合一些評論家的想法~

    呵~我不是學音樂的,學的是醫…@@
    就是自己很喜歡看人家寫的評論就是了,國內的劇評家看得最多的是楊忠衡的文章,其次是邱瑗的~(不過其實我比較喜歡楊忠衡分析的角度)
    只能說很幸運囉,資源很豐富,我現在大學通識課的音樂老師專攻音樂賞析,常常從國外訂購音樂劇DVD或CD,自己沒時間看,見我愛看又沒錢買,所以發展出一套模式是她負責買我負責看,看完寫心得評論給她~呵~
    所以就接觸得比較多,又常有專業學音樂賞析的人指導囉~

    就我這點微末道行啊…寫來自娛自樂還可以,要拿上檯面可就萬萬不敢了~
    而且我覺得你接觸的音樂劇領域其實比我廣很多,像我就很自然的排斥美式音樂劇,所以基本上這幾年來台的美國產品我都沒捨得花錢去看,有些東西就沒辦法講得太深入了~
    對了~看你推薦的台灣音樂劇,感覺上似乎相當不錯呢,有機會的話我也會想去看看~真的十分希望台灣也能有遠見的發展屬於自己的音樂劇文化啊~

  6. @小琦,我覺得你已經可以出本書了,真的,給你拍拍手(大力)

    連「華格納主導動機」都寫得出來,你是學音樂的嗎?真是厲害。

    你的分享讓這裡的音樂劇心得頓時專業了起來。

  7. 呵~過獎了~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碰巧砸了比較多錢在這上面而已~~~@@

    關於音樂劇的類別問題~
    的確是有偏古典和偏流行兩種~
    而從你所舉的例子中你應該可以發現,偏流行的主要都是產於百老匯的音樂劇,而偏古典的主要都生於英國~
    我自己的理解是,百老匯音樂劇講求娛樂性和市場導向,著名的R&H時代走的是清新路線,而近二十年來隨著美國流行文化的走向,絕大多數受歡迎的音樂劇都以流行音樂為素材,演出的也多是流行歌手,某種程度來講這才是音樂劇真正的風貌—親民而貼近生活,卻也造成了百老匯音樂劇在古典層面的薄弱,包括歌者技巧和樂團水準(連悲慘世界到那裡都可以變成電子混音配樂….@@)

    相較於百老匯的娛樂音樂劇,英國畢竟位處歐洲,有數百年歌劇文化的薰陶,所以英國出產的音樂劇古典味偏重,屬於"戲劇音樂劇",像《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這種還採用了華格納式主導動機模式的作曲,有時更被稱為"歌劇音樂劇"~
    這些某種程度來講是英國的文化塑造而成,也使得普遍而言英國的音樂劇演員聲樂底子都不會太差,就算像Michael Ball和Philip Quast這種完全未受過歌唱專業訓練的演員,在聲音上也都足以讓劇迷讚賞有加~

    至於新興的歐洲音樂劇,包括法國這幾年來的作品和德國的一兩部名作,走的都是比較介於中間的路線,這也反映了一些歐洲國家的文化,既不像美國這麼奔放狂野,也不像二十年前的英國那樣保守,而是自走了偶像式和演唱會形式的風格~

    所以說我一直都覺得各個國家發展出來的音樂劇都是自己的文化象徵,畢竟首要考慮對象是自家觀眾的反應,有時候看著不同文化的音樂劇風格也是很有趣的事呢~~~
    ps.不過其實我個人還是最喜歡英國的~呵~

  8. @小琦,你真是行家ㄟ,一下子就覺得我寫的感想遜掉了…

    其實若把小王子的歌曲一首一首分開聽的話,還會覺得不錯,但要把同樣調性的歌曲放在一起,連續播放三小時,怎麼聽就怎麼厭倦。

    也許羅茱太紅了,所以那些演員可能見多了,也比較懶得理粉絲了吧!

    我是不了解音樂劇有沒有所謂類別問題,我個人私自把音樂劇分成古典派和流行派,古典派如四大音樂劇,曲目含有大量重唱、合唱或古典詠嘆調的曲式,流行派如芝加哥、夢幻女郎、吉屋出租等,歌曲走向流行化,大多是搖滾、爵士、甚至饒舌,不過當然也有介於這兩者中間的音樂劇,如近年來台演出的法國音樂劇。

    我是比較偏好古典派的音樂劇,像上個禮拜剛剛加演完畢的「四月望雨」走的就是古典派的樂風。

    謝謝你與我分享這些音樂劇的感想,獲益良多。 🙂

  9. 嗯~基本同意您的觀點~
    《小王子》的故事架構其實不太適合拿來作為音樂劇題材,依稀記得聽韋伯還是老麥說過,他們選擇音樂劇題材的第一前提是—有激情~
    在現場演出中,觀眾需要的是三個小時內能被激發出來的激情,而不是單有哲學式耐人尋味的對話,其實回家反覆看了幾遍DVD之後還是頗為欣賞整體的改編,然而在現場當下未免覺得有些乏味~

    關於科香堤的作曲~
    其實從《鐘樓怪人》開始我就沒有很欣賞他的風格,對於他在用音樂烘托劇情的手法上始終有些意見~
    當然我不否認這是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科香堤的作品中很明顯的流露出來他不善於作合唱和重唱曲目,這也是他的作品始終很難引起我興趣的重要原因~
    《小王子》的故事本身既無《鐘樓怪人》的張力,再加上全劇曲風幾乎沒有改變,在現今法語音樂劇界講究煽情和特效的時代,競爭力薄弱是可想而知~

    關於特效部分~
    台灣媒體的報導基本上信個五成就很多了~
    因為我去之前已經先看過了DVD,因此對特效上並沒有太多期待….無論台灣媒體講得怎樣天花亂墜~
    用"四大"的特效標準去要求法語音樂劇其實不甚公平,畢竟"四大"的製作群融合了許多當今音樂劇界一等一的高手精英,他們所能投入的成本和所能得到的回收報酬都不是法語音樂劇可以比得上的~
    西貢小姐的直昇機、歌劇魅影的特效機關、悲慘世界的旋轉舞台….都是建立在他們一演就是一二十年的基礎上,法國畢竟不是音樂劇聖地,自家作品再紅也很難因著觀光業而有大筆收入和長期票房~
    以他們的成本能做到這樣,我基本上已經相當滿意了~
    當然我也必須承認….特效機關這種東西有時候不一定需要高成本,只要一些小創意和巧思也可以同樣達到驚人效果,而《小王子》在這方面顯然有些缺乏…..

    演員方面,我看的那場是Laurent Ban的演出,深深覺得他的演唱功力在這個劇組中可說是"鶴立雞群"~其他人全被他比了下去~
    後來陸續又聽了他專輯中的幾首曲子,深以為此人是我目前見過的法語音樂劇演員中最有實力最有前途的一位,音域寬廣,音色飽滿,演技的張力和彈性也很大,美中不足的是高音域還要多練練,方可有所成就~
    不過除了他以外的其他演員我就都覺得平平了,連小王子都覺得沒能將該有的氣質演出來,比較起來我還是喜歡原版的那位~

    其實,法語音樂劇這幾年所嘗試的題材類型相當廣泛,作曲風格也不斷的在變化~
    這樣的勇於嘗試還是相當值得鼓勵的~
    在《鐘樓怪人》的憂傷、《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吵雜之後,能有個《小王子》來沉澱一下也是不錯的啦~

    呵~其實雖說對這次的巡演卡司有些失望~
    不過我還是不能免俗的跑去後台找演員們簽名照相了~^^
    還順便用我的破英文聊了一下~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
    至少演員們比《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親切多了~~~

  10. @fiona,關於地板的反光,我也覺得是故意的,不過沒把地板貼平整應該就不是了吧!?

    你說的對,也許沒看過原著會比較有新鮮感,但音樂上的失誤卻比較難引起我的共鳴。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