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進了辦公室,看到桌上有一份全國教師會的報紙,隨手就拿起來翻了一翻,報紙封面上的大標題寫著「團結,才能過關」,文章是吳忠泰理事長寫的,裡面有幾段話,於我心有戚戚焉,摘錄如下:
……親愛的夥伴,您看見辦公室角落裡新進同仁的驚顫、生嫩嗎?您知道是保留缺過多,才把合格教師逼成代理教師嗎?您曾在教師甄選時自嘆不如而為他們感傷嗎?……
……當我們不同世代的教師能相互欣賞,當新進代理老師不再自覺是屋角多餘的磚,當專業、敬業沒有用「兼職不兼職」的身份別來區分,我們會是友善校園的真正締造者,我們才會有機會共同克服外界的不友善。
比起大部份的流浪教師來說,我是幸運的,因為我一直都在同一個學校服務,除了公布欄裡「師長介紹」的照片從來不曾有我之外,我受到的尊重與禮遇跟所謂的「正式教師」是沒有什麼差別的,只是偶爾還是會從別人同情的眼光中看到身份認同的尷尬,但這是難以避免的,而我也早已習之如常。
我常常覺得當老師基本上跟當醫生沒什麼兩樣,醫生能除的是病發後的苦,而老師能幫的卻是病發前的預防,尤其是那些需要從別人的認同裡找自己的孩子們。
我不是導師,我沒辦法整天照顧那些需要我的學生,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當他們上我的課的時候,我會給儘可能的給他們信心的支持和鼓勵的關懷,因為這些學生往往都是被其他老師所厭惡,甚至被放棄的學生。或許因為如此,我常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不一樣的光芒,不再那麼畏懼、那麼叛逆,也能夠在上課的時候專心的聽著,乖乖的把作業寫好,我看到一個希望的種子正在發芽,努力成長。
這幾年來的教學生涯,不敢說自己絕對敬業,或是有多專業,但我很珍惜每個能與學生相處的片刻,因為教育是一項希望工程,你現在付出了多少,將決定孩子將來成就多少,我不曉得我還能夠教多久,每天我都像在震災後的斷垣殘壁中努力的把學生救出來,但我站的位置卻剛好是個搖搖欲墜的樓板。
每次看著新聞裡不斷抵毀教師形象的時候,心裡就覺得難受,但每年去參加甄試,某些委員不屑的眼光和質疑的口氣,更是足以消滅所有對於教育的熱忱。我的專業和敬業並不會因為「兼職」或是「領的錢比較少」而有所減損,反而加倍的多,因為我熱愛這份工作,也因為還能保有這份工作而感恩著。
如果你也是教師,如果你也同意我的看法,請你善待每一位在教育崗位上的同伴,不看「兼職或不兼職」,只管「專業與敬業」,那麼才足以彰顯教育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