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看了這部場景浩大的電影,據說台灣觀眾最喜歡這種大場面或史詩類的電影,所以本片票房在台灣賣的嚇嚇叫,但在美國只算差強人意而已。
劇情描述由於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丕變,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態浩劫,大自然反撲的力量在片中借由電腦特效表現的淋漓盡緻。影片清晰地指出環保的重要性,以及政府決策的偏差導致更為嚴重的人為疏失。
主軸劇情非常單純,由丹尼斯奎德演的古地質氣象學家預言了地球即將面臨二次冰河期的危機,但這樣的預言卻被某些政府官員視為無稽之談。就像現世報一樣,這些傲慢的官員睡了一覺醒來才發現世界都變了(告訴我們不能太鐵齒?!)於是錯誤的決策延遲了救援的時間,可憐的美國人拼命越過美墨邊境到墨西哥避難,這是片中最諷刺的場景,墨西哥政府甚至還一度關閉邊境(這也是一種人為報復),大美國主義在此顏面盡失,看得出來導演羅倫艾默里奇意圖洗刷從ID4星際終結者以來,所摒持的大美國精神,甚至借由片中副總統的角色嘲諷小布希,在片尾副總統雖然變成好人,在電視機前跟全國承認他的錯誤,台階下得好,但也再度刺傷小布希(高招!)
另外一個劇情核心則是丹尼斯奎德所飾演的霍爾博士為了營救在紐約的兒子(傑克葛倫霍飾),而不顧天氣的惡劣踏上漫長的旅程,甚至犧牲了夥伴的性命才到達,雖然父子情深的畫面讓人動容,但是整部大器的影片中,卻顯得小兒科,以此片的題材,科學家父親應該留在實驗室,想辦法如何拯救人類,就像片中駐守氣象站的老科學家(伊恩荷姆,「魔戒」中的哈比人比爾博)說的:「能救多少算多少!」,但霍爾博士心中只想救他的兒子,相較於他的兒子山姆在圖書館指揮其他人如何取暖,反而比起老爸來的博愛,來得有實踐力,結果回想霍爾博士在前往紐約途中的過中,卻彷如「超越巔峰」的克里斯歐唐納一樣,主角一定毫髮無傷,也不會死,這是此類災難影片的盲點。
此片上映後,對於影片的內容褒貶不一,但依然造成了一股流行的話題。看完此片後,對於結局天氣突然放晴,一切歸於平靜的處理手法,實在不解,因為片中沒有提出任何解釋來讓觀眾了解,為什麼極度惡劣的天氣能夠在一夕之間變好,除了體現大自然的力量外,莫非也是神蹟的體現?(那要問問受難記的梅爾吉勃遜了)還是中國古老思想「物極必反」、「禍福相倚」的印證?
片末結束時,科學家父子在直升機上看著紐約的高樓大廈,看著那些逐漸出現在樓頂的倖存人們,這個鏡頭讓我很感動,除了感嘆人類生存的力量之外,更有種「絕處逢生」的感動,對於現在處於低潮的我來說,不啻是一種向上的力量。
風雨過後,我會看見希望的陽光,那你呢?